2013年5月21日 星期二

水林鄉山腳村文創調查


晴朗又涼爽的天氣,正是適合外出的好天氣,我們也在這一天,認識了我們所不知道的山腳村。

根據文獻資料記載,水林鄉位於台灣雲林縣西南方,南隔北港溪與嘉義縣相望。地處嘉南平原西北部,地勢平坦,氣候屬副熱帶季風氣候。


在民國99年3月統計總鄰數為12鄰,戶數為377戶,人口為1055人(男581人、女474人)。

在進行實地田調以前,希望能夠透過網路以及書面的文獻資料來先對山腳村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且不料有關於山腳村的相關簡介資料卻是少之又少,於是在實際行動以前,其實我們對山腳村根本是完全的陌生。所以透過實際的田調勢必要將山腳村做一個全盤了解。針對調查內容的部分做了以下相關的分類介紹:

一‧沿途廟宇眾多





其實剛踏入水林鄉,沿途發現到了廟宇的數量不少,且廟宇所供奉的主神都不太一樣,如南山腳鏜元府,供奉著五府千歲(李、池、吳、朱、范),其實這也是鄉下地方的生活環境一大特色,畢竟傳統的農業社會是必須要看天吃飯,所以宗教的信仰成為了當地生活的一大重心,但作為一個地方文創產業的發展來評估,並不適合做相關的文創發展,其原因如在於供奉神祇多元化,導致無主要聚焦特色,如大甲針對媽祖信仰,北港針對媽祖以及武財神信仰等。但廟與週遭環境若是有進行完整的空間場域規劃,非常適合作為當地居民與外來遊客的休憩地點。

二‧培育眾多社會菁英人才的文正國小



文正國小自1952年(民國41年2月1日)成立蔦松國小蕃薯分校,民國43年1月25日蕃薯分校改為文正分校,1954年(民國43年9月1日)獨立為文正國民學校,民國57年8月1日奉令改稱為文正國民小學。當時生活不易,受教機會難得,當地子弟認真奮發向上,大多攻讀師範體系,在畢業後回蕃薯厝教書回饋鄉里,帶動了讀書風氣,許多人也再次進修攻讀司法界。自1971年(民國60年)起,陸續有許多傑出高成就的子弟出現。

雖然現在的社會面臨著少子化的社會問題,文正國小目前的學生人數不足一百人,也因為這樣而發展出了相當多元化的教育,並透過多元化的才藝性社團,如烏克麗麗,讓小朋友們能夠在學科的發展以外之外培養出課外活動的興趣,且紀校長積極的讓校園與社區發展結合,逐漸的落實小學社區化。並成為地方的特色。

在教育資源方面當地還有水林鄉的一大特色,那就是「數位機會中心」。


目前的社會與生活型態,以發展成數位化的社會,電腦的應用已成為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基本技能。對於農村環境我們的刻板印象認為是個資訊極難取得的生活環境,數位機會中心的成立乃是因為當地位於雲林縣水林鄉南端的農業村落,由於地處偏遠少與外界資訊接觸,所以無法享受網際網路帶來的好處,因此希望藉由數位中心的建置,使社區居民更方便取得網路資訊,享受由網路平台所帶來的生活便利,並縮短城鄉數位差距。此外也希望藉由數位中心的推廣計畫,透過數位網路積極串連當地人文、特產及農村特色,為城鄉注入活力並為社區未來發展方向開啟另一扇窗。

除了提供電腦數位資源以外,數位機會中心也成為當地社區的一個小小圖書館,各式各樣的藏書,提供給學子們一個優良的閱讀環境,由此可見重視教育的程度。

三‧熬煮十二小時「滴」出來的雞湯



與禽鳥類相關的產業因受到H7N9疫情的影響,業績都大幅下滑,但對於飲之寶雞湯來說,絲毫不受到任何的引響,現場數十個灶同時進行雞湯的熬煮,看的出「雞長」黃重龍先生,忙的沒時間招呼突然到訪的我們。

飲之寶雞湯所使用的雞都是有經過檢驗合格的認證,且透過乾淨衛生的電宰方式取得,在衛生上完全沒有任何的疑慮,說著說著黃先生的兒子拿著一本厚厚一疊的檢驗報告,來證明他們的雞都是品質有掛保證的,可以安心飲用。


使用隔水加熱的方式,避免雞隻直接接觸熱源而影響雞湯品質。


傳統的土灶,可完全滴出雞湯的精華與美味。


真空包裝方式,除了保持雞湯的美味以外,也強調其衛生性,解凍後雞湯不是化開成液狀,而是呈現果凍狀,經過電鍋20分鐘的加熱後,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濃郁雞湯就完成了!

針對飲之寶雞湯其實算是山腳村非常成功的地方產業,且黃先生本身也具有品牌行銷的意識,透過媒體的介紹與推廣,並結合宅配的通路,成功的將雞湯對外的推銷出去。


圖片轉載:綜藝大集合

但以現況來看,飲之寶雞湯的行銷方式大多是以網路行銷結合宅配通路,並無特別建立實體店鋪,因此可做相關規劃,一來可讓消費者實際看到雞湯的製作過程並體驗傳統的土灶所精心熬製出的雞湯,二來也可帶動週遭的環境進行整體的發展,以帶動更大的經濟產值。

四‧兩百年樹齡的老榕樹



比起供奉諸多神祇的廟宇,我們認為這一棵樹齡兩百年的老榕樹更能夠代表著山腳村,兩百年的歲月,一路看著山腳村的發展,陪伴著當地人一代接著一代的成長與凋零,這是一個活歷史的見證,或許在未來規劃山腳村的地方文創發展,是以這一個老榕樹為發展中心也不一定。

五‧水林果菜生產合作社



水林果菜生產合作社除了為相當豐富鮮美的果菜集散地之外,由陳弘益先生所栽種出來的苦瓜在當地更具有獨特性,並將苦瓜開發成各種養生美容商品。


圖片轉載:水林果菜生產合作社

除了美容商品之外,也將苦瓜開發成天然有機的健康食品,讓消費者能夠吃的健康。


其實調查到現在不難發現,當地的產業都非常想要進行產業的推廣,但卻不受到眾人注意,以水林果菜生產合作社所成立的臉書粉絲團在2012年8月24號成立,至本篇文章發文日止,只有286人給個讚,關注的人非常非常的少,從設計行銷的觀點來探討,欠缺品牌的經營概念,何謂品牌的經營概念,根據管理雜誌2012年1月號所刊載的一篇名為「品牌因存在感而偉大」的文章,內容指出:

「一旦轉做品牌,企業主便要一改低調作風。因為品牌不只著眼於市場占有率,更要搶攻心佔率(share of mind)及提高荷包占有率(share of wallet)。星巴克、7-Eleven各以獨特的方式參與了人們的生活,讓每個人都能輕易看到,感受到,並買到他們的品牌商品,打造出難以撼動的存在感。與代工相比,品牌的運作,是利用存在感換取更多消費者的認同。很多製造業把銷售產品的工作交給經銷商,以至於無從瞭解自家品牌是否具有存在感。先讓顧客感受品牌的存在,才有機會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累積銷售實力。製造產品也許可以低調,但經營品牌這件事,需要大張旗鼓,與消費生活積極互動,千萬不可關起門來,孤芳自賞。」

品牌設計的觀念導入,與行銷策略模式的規劃,將是山腳村文創產業發展所要重視的要項之一。

六‧迪士尼授權的原子筆代工廠



位在山腳村鄉間小路一間毫不起眼的小工廠,走進去一看發現別有洞天,視線即將被眼前的原子筆所填滿,沒有錯,這是一間原子筆的代工廠,老闆對於自家所生產的原子筆品質相當的有信心,拿著一支原子筆介紹著說,不要小看這一隻小小的原子筆,他所用的配件可說是相當的高級,鋼珠為瑞士進口,墨水採用德國生產的原子筆墨水,且筆管從模具到射出量產,可說在這一間小小的工廠裡面就完成了。而且這一間原子筆代工廠是取得迪士尼授權可以量產迪士尼周邊商品的工廠,不過說是周邊商品,當然還是以原子筆為主。

除了迪士尼的原子筆以外,也有接國內外各個大廠的訂單,例如錢櫃KTV的原子筆,OPEN醬的系列原子筆,還有可愛的HELLO KITTY原子筆,琳瑯滿目,在參訪完後,老闆抱著一箱原子筆非常熱情的說是要送給同學們當作是禮物,我們在回到鄉公所後就開始發放原子筆,不一會的時間,原子筆已經快被掃光。


代工產業為台灣早期主要的業務型態,運用充裕的勞動力提供國際市場上所需的產品製造、組裝之委託代工服務。唯OEM生產的最大缺點在於訂單來源不穩定,產品行銷、設計階段的利潤無法掌握。因此必須要適時的進行產業轉型,走出產業自己的一片天,以原子筆的代工廠來說,擁有極為優勢的生產技術條件,要進行產業轉型可說是易如反掌,但產業的轉型過程對產業而言是一個陣痛的黑暗期,必須要大量的投注金錢與精神,且需要經過非常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夠逐漸得到轉型後所帶來的成效。運用當地的文創特色與故事來作為產業轉型的動力,結合地方的發展,使產業能夠具有獨特價值性的而存在。

透過深入的調查,其實山腳村的資源相當豐富,做為文創產業的發展,具有極大的潛力,但除了產業以外,必須要同時結合當地的環境場域,人文資源等進行整合性的規劃,方能夠為山腳村的未來發展帶來全新的風貌。

2013年5月6日 星期一

居家DIY-文化石施工篇-1

這篇文章該從哪裡開始談起呢?就先來談談攪動意念的工作室環境好了!

自從去年底新居落成至今已經有半年的時間,我們夫妻倆也沒有很急著想要把新家一次弄到定位,若是一次弄到定位對於小朋友來說實在是太傷了!所以先求有,再求好。

這次主要是來分享一下工作室的空間,原本的工作室空間為了居家活動方面,要離客廳近,也要離房間近,所以就設定在二樓和主臥室相對望,但自從過年還有幾次家人到訪發現似乎需要再多一間房間,所以就聽從了老爸的建議,將工作室移到了原本被當作閒置空間堆放雜物的頂樓。

一開始本來是不太願意,因為要多爬兩層樓的樓梯,對我這種懶惰的人可以說是一種煎熬,但搬到頂樓後才發現到其實頂樓的工作環境非常的好,有前後露台,目前前方的露台是開放式空間,有規劃想要做點簡單的園藝工程讓外面有點綠意,工作累時也能夠到外面吸取芬多精,後方露台很可惜的是被採光罩整個給封起來變成了一個封閉空間,所以規劃一半做為居家的儲藏室,一半規劃為實體加工製作的工作區域(就是作模型,還有一些大型的機台放置的地方),這是我個人的規劃啦,但基本上還是得要和老婆取得共識才能夠開始施作。


上圖是搬到頂樓後的工作室空間,和下圖原本在二樓的工作室有極大的落差。



既然有一個很好的工作環境,那勢必不能夠浪費空間,一定要營造出最好的工作環境出來,所以看上圖的照片可以發現到工作室的傢俱都是在IKEA精挑細選過的。


這支古董級的撥盤式電話,他不是裝飾品,之前在網拍所購買的,買回來後才發現是壞掉的,難怪那麼便宜,後來憑著我的巧手將他修復,目前可以正常撥接,也可以撥打手機喔。


原本放至於主臥室的床頭音響,因使用率過低,所以直接搬進工作室內,在工作時還能夠聽個好音樂放鬆緊繃的心情。


書櫃也用做展示櫃,上面擺放一些收藏品,也包括作品的陳設,可能圖太小了看不太清楚,所以放大一點看下圖。


沒有錯!就是偷米卡!我想宥宥要是有上來工作室看到應該會現場陷入一陣瘋狂,到時候整間工作室搞不好會被他給掀了也不一定,所以還是別讓他上來工作室好了。


牆面的層架也是IKEA所購買,上面也擺設了不少具有紀念性意義的作品,包含學生的雷射雕刻作品以及去年指導畢業專題時學生自己做的聖誕節禮物,還有三台限量版的偷米卡等。

環境介紹就到此為止,開始切入正題,我和我老婆其實都還蠻重視空間的情境營造,因為這絕對會影響到居住的品質,所以不斷的看許多室內設計的書籍與案例,再來衡量經濟能力是否能夠辦的到。近幾年開始室內居家有越來越多家庭採用文化石來作為牆面的美化方式,什麼是文化石,相信有去爬文的應該都會知道文化石是一種透過水泥灌模所做出來的人造石材,貼在牆面上宛如牆面呈現出砌磚的純樸鄉村質感,自從看到了文化石以後我們夫妻倆就愛上了這種感覺,一定要再加弄個一兩面的文化石牆。首選當然就是客廳的電視牆,但是從來沒有貼過文化石的我,是完全不敢貿然的在居家門面擅自施工,要是失敗了那整面牆不就毀了!所以就先挑工作室的牆面作為施工實驗的對象。

為什麼要自己貼文化石,直接請工人施工不就好了,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還不是卡在小朋友的問題,能省則省,我有去外面詢價,我自己貼比起去外面找工人施工大概可以省個20張小朋友,那麼當然就是要自己施工阿,再來材料的比價也很重要,至少比了三四家,其實價位都差個幾十塊錢,要不然就是差在運費,所以決定之後,直接開車殺到文化石的工廠現場下單購買,直接載回家。


就直接以這個牆面作為是施工的練習牆面,既然要貼文化石那連周邊的美化也順道考量進去,所以就想到了配色的問題,這面牆面有一根柱子還有梁,為了要營造出更具有鄉村風的視覺效果,所以就決定把柱子和梁漆成黃色的,剛好家裡有一桶白色的水泥漆,所以我只需要去買色母回來自己調色即可。


水泥漆專用調色劑,一瓶30塊錢,很便宜。

大概花了半小時左右就神速般的刷好油漆,我想這都是當兵時出刷油漆公差所練出來的功力吧,不過這也沒有什麼好炫燿的,刷的速度很快所以來不及拍照紀錄,這部份就跳過。

直接進到文化石的開箱文吧!


箱體外觀,看箱子應該就知道我去哪裡買的吧,所以我就不打廣告囉,經過比價後就是這家最便宜啦!箱子上也有簡單的施工步驟圖示說明,但看看就好,其實我看不太懂,就設計而言,這樣的說明圖示設計是有問題的,對自己DIY施工的人來說不容易了解其施工方式。


一箱總共有72片文化石,以面積換算,貼滿一坪的空間需要三箱文化石才夠,但其實看箱子內部,我們可以發現並沒有做任何的緩衝材,所以搬運過程要特別小心,如果不小心摔到,那你可能就要哭了!


這是文化石表面的質感,還不錯


在背面有簡單的幾條凹槽,這是為了要增加文化石上膠後與牆面的咬合力

開箱文介紹到這裡,開始進行施工,首先是黏著劑方面,在施工之前不斷的上網做功課,看別人DIY的過程與心得,似乎大家都是選擇以萬用膠黏貼為主,所以我也選擇使用萬用膠,但一條不便宜,要價85塊錢。


再來為了要讓每一片文化石的間距大小都統一,所以要準備很多木條,鋸這些木條鋸到我手軟,到最後放棄用鋸的,直接用大剪刀剪一圈痕跡然後將其折斷,更快!


前置作業都準備好了,可以開始施工了,但是網路上的DIY心得都只說用萬用膠,但是卻沒有說明一片要用多少份量的膠才黏的上去,畢竟文化石是有重量的,如果沒有相當份量的膠,我想應該很容易脫落。再來一條萬用膠要價85塊錢,其實是不便宜的,為了要節省施工所花費用,我想能省則省,首先看看萬用膠能夠省多少,所以一開始所擠的劑量並不會很多,一點點而已,因為我想測試看看他的黏性有多強。


一片一片的黏上去,看似簡單,其實非常耗時的,因為在黏的時候不是直接往牆面黏下去就好,為了要增加與牆面附著的面積,所以是貼上去後要再往上推到定位,然後再插入木條作定位。


其實貼到這裡我已經有點累了,不過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事情,我發現這個牆面似乎插座的空間位置都是為了文化石而設計的,因為都剛好閃過,省去裁切的麻煩事。


看似很順利一層一層的網上貼,膠也嘗試減量試試,所以在這樣越來越偷工減料的施工下,果然發生悲劇了,大概黏到第五層左右,啪啦!整面牆的文化石同時的掉了下來,還有幾片還因此摔破,悲劇發生了!偷工減料所造成的後果,只能說自己活該,由於現場極度震撼,在極度驚嚇之下忘記拍照紀錄,總之絕對不能偷工減料!所以上了原本量兩倍的萬用膠重新出發,所以接下來一切順利的進行下去。

但其實還是卡在萬用膠一條售價85塊錢太貴了,所以我開始試圖去找其他的替代材料,所以又停下了手邊的工作上網查資料,似乎有人是用看似水泥的東西來黏,不過要先把牆面打毛才能夠增加其附著力,我覺得不需要考慮了,直接衝去五金行買了一包水泥和抹刀回來開始施工,價格上也比萬用膠便宜多了。

花了十幾分鐘把牆面打毛,不知道會不會吵到鄰居,因為是午覺時間,不過不管了,為了精美的文化石磚牆,拼了!


但是又發生悲劇了!黏不到一排,啪拉啪啦!全掉下來!還摔破幾片,每摔破一片我的心就滴血一次,因為這都是銀兩阿!


完全沒有任何的附著效果!怎麼會這樣,難道我錯了!後來查資料後發現,我根本就是個大白痴,那根本就不是水泥!看東西只看一半,沒看完,只能說自己太急躁了,那類似水泥的黏著劑叫做益膠泥,我想這只有在特力屋這種比較專業級的五金大賣場才買的到吧。而且詢價後發現其實它比萬用膠還要貴,要一百多塊錢,但就不知道一包的益膠泥可以黏多少文化石,所以一切回歸於萬用膠,繼續用萬用膠黏,經過計算以後平均一箱的文化石需要用掉兩條萬用膠,也就是說一箱的文化石需要花費170塊錢的黏著材料費,不知道全部貼完要再花多少錢。


今天也只能貼這樣了,因為膠用完了,只能來日再戰了,其實除了文化石之外最令我傷腦筋的就是那根粗粗很醜又外露的冷氣管線,非常之礙眼,改天再來想辦法解決掉他!

下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