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6日 星期六

來吉部落生活體驗Day1

談到了文化創意設計,那些一定要對該文化有足夠的認知,才能夠談其創意,若沒有認知,那麼所提出的想法概念勢必效果會大打折扣,因此我給所帶過的學生一個觀念,那就是只要你們想談文化,那麼請先出去走走,流浪個幾天,深入當地親身體驗再來談文化相關的議題與想法。

所以深入在地文化親身體驗,成為了做文創設計的必經之路,雖然這幾年的歲月,有過機車環島,自行車探索台灣西半部,以及參加過微笑台灣探索319鄉的活動,走過的地方的確蠻多的,但是只留下了照片的圖像記憶,似乎欠缺了互動體驗。

這個學期在博士班的修業,由於對文創產業的興趣,因此選擇了由黃世輝教授所開設的「文化產業專論」,課程必須要實際的下鄉,深入部落探訪田調,正好彌補了過去旅程只有走馬看花的遺憾。

來吉部落,是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的一個原住民部落,從地圖來看非常的偏僻,即使是離最近的奮起湖,在曲折的山路之下,少說也要半小時以上的車程,就連最近的加油站都必須要到石桌那麼遠,由此可見交通的不便性。但也因為如此,徹底遠離了都市的喧鬧,而成為一處世外桃源。



來吉國小的操場上寫著一些文字,這是鄒族的母語,由於原住民的文化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因此母語均採用羅馬拼音來表示,這段文字是日常生活的詞句,就像是我們以前唸國小時,在校園常常會看到「請、謝謝、對不起」的禮節用詞一的道理。

校外參訪進行田調的規則是這樣,透過分組的方式,分發到各個家庭,融入家庭生活,了解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時帶入設計服務,提供創意巧思構想,並與所分配到的家庭將作品給做出來。看起來好像很有趣,但實際過程會發生什麼樣的互動呢?



來吉部落四處都可以看到的山豬裝置藝術,這與來吉部落的傳說有關,相傳他們的祖先在打獵時追趕山豬,意外的發現這一片世外桃園,因此就在此落地生根,定居了下來,所以對他們來說,山豬也有著另外一層意義,簡單的說,山豬就是他們的吉祥物。



陳秀雄,來吉部落知名的木雕師父,特別介紹他是因為我們在接下來的兩天時間,都要跟陳大哥一同度過,並共同的創作。



對於我們這些都市生活習慣的人來說,看到了大型機具,有種莫名的憧憬,想拿起來把玩一下,親自體驗這種感覺。



這些原木,讓我想起了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基羅的石雕創作,為了就是要釋放石塊中禁錮的靈魂,究竟有多少靈魂被禁錮在這些原木中,很期待這些靈魂能夠全面被釋放出來。



陳大哥果然了解我,感受到了我很想實際操作體驗,所以就讓我體驗了鏈鋸機的操作,難度不高,很快就可以上手,但說實在的,操作這種高危險性的機具,除了要注意安全,全神貫注外,膽子還是要夠大才行,否則被嚇到手軟了,那對於機具的操作可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立即換陳大哥親自登場,利落的刀工,完全沒有經過任何的尺寸丈量與計算,很隨心所欲的一刀接著一刀,這完全就是個藝術創作。在之後的訪談對話中了解到了陳大哥對於藝術創作理念,他認為一件藝術創作是不能夠刻意的進行,什麼是「刻意」?所指的是不經過任何精密的計算,完全就是以感性的思維來進行創作,真的是百分之一百的藝術家思維,和我這一個工業設計領域出來的人來說,我們的世界差太多了,因為我已經習慣了用「刻意」手法來做設計了,我們設計都是有事先算計好的。即使是專業領域的不同,但這樣的創作理念也值得另我反思,過於刻意所表現的設計,說到底,只是為了「設計」而「設計」,感受不到他的生命與靈魂,所以感性的表現,相信會帶給設計不少故事意義。



不一會兒的時間,一隻山豬的雛型已經完成



工作還是要做,陳大哥拿出了一大包剛切好尚未加工的木塊,很傷腦筋的表示,還不曉得該如何應用他,之所以傷腦筋,是因為木材的珍貴,看圖面感覺這是個普通的木塊,但其實這是高級的檜木,散發出濃烈的檜木香,一顆檜樹的生成需要經過數百年,甚至是數千年的歲月,拿在我手上的這一小塊檜木,少說也都有數百年的歷史,論年紀,都不知道是幾代前祖先了所以特別的珍貴,這也給我們出了一道難題,因為陳大哥有提出了一些創作上的規範,至於是怎樣的規範,讓我們大家傷透腦筋,就請看下一回合來繼續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